清华大学蒋东兴教授作专题报告
 

2016年12月8日上午,教育部2016年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专题研讨班由清华大学蒋东兴教授做《“互联网+”时代之高校信息化》专题报告。

首先,蒋东兴提出信息化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一是信息技术改变了知识管理模式。信息技术改变了知识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获取与利用方式和产生方式,同时改变个人知识的自组织模式,从而引发了团体知识的社会组织模式的变革。二是教育信息化正在革新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改变了教学活动的时空结构与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三是教育信息化必将解构教育制度。知识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带来了教育模式的变革。教育模式的变革必将改变教育关系,最终将解构现行教育制度。

蒋东兴提到,“互联网+教育”正大步向我们走来。苹果、微信及余额宝等国内外信息技术产品用户日益增加,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生活方式。MOOC、在线网校等在线教育高速发展,教育将向“互联网+教育”演进。演进到以课程为单元、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终身教育和职业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将构建能够全程跟踪个人技能成长、综合评价个人职业能力的终身教育教学平台。同时,文凭、院系、学校都将被重构,用人单位(雇主) 将深度介入到职业教育中来。

蒋东兴教授介绍到云计算、移动化、社交化及大数据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互联网络高速泛在、智能终端广泛应用、团队协作便利充分、集体知识共生共荣、业务应用智能融合及外部智慧融会贯通为特征的智慧校园建设成为当前热点。他还提出了高校智慧校园的形态特征:一是以“数据技术”为核心,形成智慧校园的新数据形态;二是以“云网端”为核心,形成智慧校园的新技术形态;三是以“实时协同分工网络”为核心,形成智慧校园的新组织形态;四是加速高校的“开放化”,形成智慧校园的新关系形态。蒋东兴还介绍了高校智慧校园概念模型、体系架构、框架模型、服务框架、成熟度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

蒋东兴分别介绍了管理先行、服务驱动及技术支撑三种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模式。三种建设模式并不互斥,最好是可以同时采用。高校智慧校园应以用户为中心,建设应用、流程和数据平台,对已有业务系统提供基础支撑的方式进行业务系统重构。同时,通过凝聚行业专家、行业企业和行业资本来构建教育信息化行业新的生态。

蒋东兴提出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支撑六类智慧业务的开展,他通过多个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实例介绍了这六类智慧业务。一是智慧型人才的培养。通过介绍清华大学雨课堂建设,提出依托知识管理、校园社交网络、在线教育等IT平台的支撑,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培养智慧型人才。二是智慧型科学研究,实现课题申报、科学研究、项目结题过程快捷、高质高效。三是智慧型社会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四是智慧型文化传承创新,建立国际化、多语种的在线传播平台,开发国际汉语教学和文化宣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五是智慧型管理决策,以实现协同的校务管理、科学的决策支持。六是智慧型服务,提供学习、工作、生活全面的信息服务。

蒋东兴还讲解了高校智慧校园的体制机制保障,对比了高校信息化发展阶段的集成阶段、技术与业务、IT关注点、信息化程度、建设模式、运维模式和IT机构等方面的变化。提出智慧校园阶段要建立CIO体系,CIO体系最重要的是各部门需要信息化分管领导和信息化工作人员。

重庆大学 版权所有2012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邮编400044